欢迎访问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 文章详情

CCF-TCVRV走进南京邮电大学---CCF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委会走进高校系列活动

来源: 计算机学院 | 发表时间: 2024-07-05 | 浏览次数: 200

      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CCF-TCVRV)将于2024年7月12日在南京邮电大学举办CCF-TCVRV走进高校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杰青、江苏省双创人才鲍秉坤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活动特别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包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刘永进教授、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许威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钱彦旻教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林倞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王莉莉教授。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南京邮电大学在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促进本校与国内外学者间的互动与合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CCF-TCVRV委员与南京邮电大学在学科建设、项目合作、青年教师与学生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共同观摩与讨论。

 

----------------------------------------------------------------------------------------------------------------------------------------------------------------------------------

 

时间2024年71214:40-17:00

地点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教4-211(2)融创教学共享空间

执行主席鲍秉坤教授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讲者

报告主题

刘永进 教授

                              报告一:虚拟数字人的情感计算与人机共情研究

许威威 教授

                              报告二:三维内容的神经网络表达构建技术探讨

钱彦旻 教授

                              报告三:听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林   倞 教授

                              报告四:面向具身智能的多模态感知与交互

王莉莉 教授

                              报告五:视觉感知模型驱动的高效凝视点绘制方法

 


讲者/报告信息



特邀讲者:刘永进教授(清华大学)

报告主题:虚拟数字人的情感计算与人机共情研究

个人简介:刘永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所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智能图形专委会主任,科技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2022)、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2016),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1)。近五年在PAMI/TOG/SIGGRAPH/TIP/TAFFC/TVCG/CVPR/AAAI/CVPR以及Brain Research/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等交叉领域内权威期刊会议上发表近百篇,其中SCI论文六十余篇,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及热点论文。获得两次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年度最佳论文奖(2017、2018)在内的十余项国内外知名期刊会议的最佳论文/优秀论文,六项专利技术作价1100万进行了成果转化。培养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北京市和全国一级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CSIG石青云科学家奖和瑞士Chorafas青年研究奖。两名博士毕业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刘永进教授两次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2018、2021),两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21,2023),2022年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及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报告摘要:虚拟数字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近年来受到了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大量关注。构建生动真实、风格可控以及富有情感的数字人,提升数字人的人机共情水平,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成为了现阶段数字人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次报告介绍近期的三项论文工作:(1)语音驱动的风格化三维面部动画生成,(2)说话人视频的情绪表情编辑和(3)面向人机共情的虚拟人智能体。具体介绍相关工作,并针对风格化、多样化的语音驱动,有感染力、情感强度连续可控的表情编辑和围绕人-智能体关系的乏味任务体验提升介绍近期的研究工作。


 

特邀讲者:许威威教授(浙江大学)

报告主题:三维内容的神经网络表达构建技术探讨

个人简介:许威威,现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曾任日本立命馆大学博士后,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研究员,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涵盖三维重建、深度学习、物理仿真。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IEEE TVCG、IEEE CVPR、AAAI等CCF-A类论文40余篇。获中国和美国授权专利15项。所开发的三维注册和重建技术在高精度扫描仪及人体三维重建系统中得到应用。2014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报告摘要:三维场景的神经隐式表达近年来在基于图像的绘制、逆向重建等领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该表达可通过可微绘制技术从传感器数据直接构建几何和材质的隐式表达,支持自由视点绘制、体积视频和全息会议等虚拟现实应用,简化了传统场景构建技术流程。本报告聚焦于介绍神经隐式场、3DGS及其中关键技术原理,并对其在场景重建、材质计算、人体重建等三维内容构建上取得的进展进行介绍。


 

特邀讲者:钱彦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主题:听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钱彦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博士后。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者。现为IEEE高级会员、ISCA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开源项目Kaldi语音识别工具包的13位创始成员之一。担任InterSpeech, ISCSLP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和TPC委员;IEEE T-ASLP, IEEE J-STSP, IEEE SPL, ICASSP, InterSpeech等期刊和国际会议审稿人。有10余年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处理、人机交互、模式识别及机器学习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经验。在本领域的一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总数14000余次,申请80余项中美专利,合作撰写和翻译多本外文书籍。3次获得领域内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的最优论文奖,5次带队获得国际评测冠军。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脑科学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英国EPSRC等多个项目。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语音识别和语音翻译,说话人和语种识别,语音抗噪与分离,音乐生成和理解,语音情感感知,多模态和跨模态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建模,多媒体信号处理等。

报告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以及听觉感知的人工智能已经变得方便且重要,从苹果的Siri到微软的Cortana,从Amazon的Echo到Google的Google Home,再从大模型到元宇宙,围绕听觉为中心的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语音与听觉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方面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本报告将介绍目前的听觉人工智能最新技术进展及其发展现状,并对上海交大听觉认知与计算研究中心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做简单介绍。


 

特邀讲者:林倞教授(中山大学)

报告主题:面向具身智能的多模态感知与交互

个人简介:林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Fellow of IEEE/IAPR/IET,曾任商汤科技首席研发总监/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多模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2030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曾带领商汤科技研发团队搭建大规模AI基础设施,开拓新兴行业。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3.5万次(谷歌学术统计),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获权威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年度最佳论文奖,多媒体计算旗舰会议ICME最佳论文钻石奖,计算机视觉旗舰会议ICCV最佳论文奖提名;获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指导博士生(梁小丹、王可泽等)获得CCF优秀博士论文奖、ACM China优秀博士论文奖及CAAI优秀博士论文奖。(曾)担任知名期刊IEEE Trans. Human-Machine Systems, IEEE Trans. Multimedia,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编委 (Associate Editor),十余次担任IEEE CVPR、ICCV、NeurIPS、KDD、ACM Multimedia 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

报告摘要:在多模态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者及产业界都在关注能否用新的大模型技术推动自主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因此引发了具身智能受到广泛的关注。报告介绍了具身智能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探讨了具身智能的定义、发展、挑战和研究方向,并展示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特邀讲者:王莉莉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主题:视觉感知模型驱动的高效凝视点绘制方法

个人简介:王莉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香港科技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虚拟现实、混合现实、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在领域顶级国际期刊会议IEEE TVCG、IEEE VR、IEEE ISMAR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担任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EEE VR 2021-2023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 ISMAR 2021-2022程序委员会主席。担任CCF A类期刊IEEE TVCG编委、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 青年编委,图形学领域著名国际杂志IEEE CG&A编委,任IEEE VGTC VR 2023-2024全球最佳博士论文评选委员会委员。

报告摘要:用户佩戴虚拟现实头盔近眼显示时容纳的延迟低于13毫秒,否则用户会感知视觉反馈与自身动作不一致。现有实时绘制方法效率通常为30-60FPS,不能满足近眼显示要求。凝视点绘制方法可以优化计算资源分配,提高绘制效率。报告将对凝视点绘制方法的概念、基本思路进行介绍,对现有研究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介绍我们在凝视点绘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了视觉感知模型驱动的高效凝视点绘制方法,基于视觉敏锐度模型、对比度敏感性模型等人类视觉感知模型,采用空间-光照相关的对比度敏感性函数对多分辨率光能传播过程建模与计算,从而加快绘制速度,并对凝视点绘制未来工作进行探讨。

 



执行主席

 

个人简介鲍秉坤,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杰青、江苏省双创人才。研究方向为多媒体计算、社交多媒体、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荣获2018年度电子学会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一等奖。荣获多媒体领域的ACM汇刊TOMM 2016年度最佳论文奖(国内学者首次获得)、IEEE MM 2017年度最佳论文奖、Multimedia Modeling 2019年度最佳论文Runner Up奖。荣获ICME 2020 Outstanding Areas Chair。担任IEEE Trans. on Multimedia、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Multimedia Systems编委。